个人背景:
Y先生,1962年出生,中医药学博士,有20余年的公务员工作经验,从普通科员晋升到国内某处长级别岗位,业内很有威望。退休后,经营健康科技公司和中医研究所。
重心是中医药馆和研究所,开展中医药研究,开展医疗器械研究,开展中医药推广培训,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,公司业务核心是医疗器械,准备申请EB-1A期间停止运营。
时间节点:
2020年4月29日完成文件准备,并递交I-140(加急)
2020年5月9日收到档案号
2020年5月23日获批
2020年8月13日以旅游签(送女儿去美国读书)登陆美国,准备入境满3个月后递交I-485来完成绿卡的申请
个人优势:
1)有不少医疗器械的注册商标,还有一个中医上的专利
2)受邀参加过一些国家级、省级和市级的重要会议,其中有中医类2个
3)80-90年代曾获得过省级中医类的科研奖项
4)拥有不少的协会头衔(医疗器械、中医药品),其中含重要职位头衔
5)发表过不少专业论文(中医、医疗器械都有)
不足之处:
1)参加过的重要会议更多的是省级和市级,国家级偏少
2)科研奖项没有国家级别的
3)协会成员更多的是省级,含金量偏低
4)专业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很少
5)针对个人的媒体采访和报道很少,能用的基本只有1篇专访
我们如何突出客户已有优势,补足劣势:
1)增加知名组织的要职2个
2)孵化重要协会的奖项2个
3)增加了20多篇新闻媒体采访,其中重要媒体平台4-5篇(中华网、凤凰网、腾讯网等)。附上每篇报道的正文,以及该网的介绍,在Alexa的排名截图等
4)孵化了4个中医创新技术创新软著,配合技术应用合同和成果评估报告
5)参与评审。受邀参加一家公司的中医科技创新评优活动。有邀请函;中医科技创新评优活动评审专家标准及工作职责;“中医科技创新评优活动”归档报告;评审专家介绍;邀请的公司介绍和媒体报道。
我们设计的方案是放在中医创新的角度上,虽然Y先生职业生涯中有二十多年的重心是在医疗器械领域上。但Y先生本身是中医药博士出身,有专业底蕴在。
即便是在体制内任职,他并没有放弃中医的钻研,期间的论文、部分参会、协议头衔都有涉及中医领域。
所以我们在他整个陈述中,就前期的经历做了一些文字铺垫。退休后,重心回归中医,苦心钻研,陆续在中医创新板块开始前期的累积爆发,做出不少成就。
在我们律师团队的严谨举证下,Y先生在递交申请后不到一个月就快速获批,这个结果不但客户非常满意,我们也对美国EB-1A获批的速度感到惊讶,更进一步从侧面体现出美国对人才的重视,以及现在正是申请美国EB-1A的黄金时期!